未来厨房会消亡吗?危言耸听!
近日,瑞银发表了一份标题为《厨房已经消亡了吗?》的报告,报告指出:“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到2030年,大多数家庭所吃的食物都是从网上订购,并且由餐馆或中央厨房统一提供。这对食品零售、生产和餐饮企业来说,会受到颠覆性的影响。包括房地产、家用电器和机器人技术,也将会受到波及。”
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厨房电器产业的未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瑞银虽然是国外的投资公司,但是这份报告也确实反映了由于外卖行业的兴盛给全世界人们带来的便利体验以及潜移默化的生活习惯的改变。
不过再深入思考,在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的神州大地上,或许这个现象不会发生。
前两年网络上就有过关于买不买没有厨房的房子的争论,当时也仅有6.9%的用户表示会考虑买一套没有厨房的房子。主要的考虑因素集中在,因为房价太高,年轻人对厨房的使用率太低,减掉买厨房的钱就可以省下一大笔。在大城市,如果三餐吃外卖的话,比买个厨房要划算。
其实这跟房价攀升时,关于买房还是租房的讨论很像。潘石屹说:“从经济账来算,租房子是合算。可是万一通货膨胀了呢?买房至少能抵御通货膨胀。”再说,厨房的面积在整个房子的面积中的比例不算大,划到首付和月供的钱中去,负担并不是很重。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做或者懒得做饭,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阶段,自己做饭的成本太高。
其实,中国厨房不会消失的因素有两方面,一个是情感因素,一个是技术因素。
时不时媒体上就会爆出外卖食材来源不明、环境恶劣以及常吃外卖造成身体出状况等等负面新闻。所以在我们心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就是外卖=不健康不卫生。出于对家人的关怀,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做饭才放心。
但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专业,生活节奏明快的当下,做饭变得越来越奢侈。年轻人要么没有时间做饭,要么不会做。针对这个痛点,厨电行业早已经洞察到并且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厨电产品。
对于如何吸引年轻人走入厨房,方太集团副总裁孙利明表示,年轻一代逐渐成为厨电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他们对厨电产品的功能提出了新的需求,厨电产品呈现出多功能、娱乐化、智能化、舒适化等发展趋势,这也让厨电产品的技术和品质升级变得更加多维。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和前瞻性市场洞察,方太把握年轻群体的消费特征,用创新产品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实现引领。
目前方太的产品中,已经充分搭载烟灶联动、人机互动、自动烘焙、智能健康等多领域的领先科技。以方太智能升降油烟机的“无人驾驶”体验为代表,全程不打扰的智能科技,让年轻人在面对厨房时,拥抱乐趣,远离枯燥。
此外,外卖行业虽然很火,但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在瑞银的报告中也提到了,随着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会导致政府更规范化的监管,并且让食品外卖创业公司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从最坏的角度考虑,更严格的监管措施甚至有可能彻底终结Deliveroo(国外外卖平台)的业务。另外,考虑到肥胖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健康危机,政府出于加强公共卫生健康的原因考虑,也会限制外卖的种类与数量,并且鼓励人们更多的在家烹饪。
越来越少在家里做饭已经成为节奏快速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趋势,这或许是被动无奈的选择,有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做饭或许将成为很多人放松休闲的一种方式,成为一种兴趣爱好,而并非是生活的刚需。
但同时我们发现,正是因为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们需要找到一个出口来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关系,这样才能快乐地享受健康生活。因此也催生了《向往的生活》、《中餐厅》和《亲爱的客栈》等一系列慢综艺的火爆。而在慢生活的构成中,自己做饭成为最有生活气息的一个场景。
说到底,外卖只是我们现代饮食生活中的一个补充方式,但并不会取代传统家庭为单位的饮食习惯。
懒是人的劣根性,追求舒服是人的本能,但是人们又时常追寻生命的意义。“持续性好吃懒做,间歇性踌躇满志”,波澜不惊的生活中,人们总要制造点“意外”才能在生命中留下不会遗忘的记忆。习惯了饭来张口的你,肯定都有突然很想做一餐暖心暖胃的饭的时候,那一刻你的心是柔软的,你希望家是一个有温度的空间。
人很多的记忆都是和味觉联系在一起的,而味觉的记忆是内在的感受。中国人不管走多远、有多忙,牵绊记忆深处的都是故乡的味道、家的味道,这种味道不单纯是口感上的,更深厚的是情感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