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价比到高端化,小米的“逆袭”成功吗?
据悉,小米旗下的高端旗舰机型MIX4将在8月发布,该款机型将搭载骁龙888 Plus处理器,并配备最新屏下镜头,顶配价格或接近8000元,比高端机款11Ultra的售价更高。
假如“米粉”还有记忆的话,小米旗下第一台手机小米1当时的售价仅1999元,从小米1走到现在的小米11和MIX系列,除了价格翻了几倍之外,小米的高端化转型,到底算不算成功?
01 千元手机起家,小米“高端化”的痛点何在?
从小米集团的成长轨迹来看,小米可以说是凭着智能手机起家,通过硬件生态扩张,以互联网服务承载未来的一个品牌企业,而“高性价比”则是小米崛起的秘诀。
小米初期之所以能够突围而出,最核心的原因是小米在互联网时代成功实现了高性价比的超级模式,在当年智能手机都是极高价格的时候,小米就用1999元的定价,成功的把智能手机打到了2000元左右的价格,之后红米手机更是进一步将智能手机压到了千元价位。
在成功崛起之后,小米很快便开始探索创新的生态链业务模式,以手机为基础,开发一系列以物联网为连接的IoT及生活消费产品,并积极开拓互联网服务。
小米集团的IoT战略是从手机出发,逐步涵盖周边的各类产品,包括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不断渗透用户生活,小米只负责部分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其它则交由小米生态链中的企业来完成。
小米不可能靠自身完成全系列生活消费品的开发,因此,小米选择了“借用”,即通过投资方式,跟拥有相关资源和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
据去年年报显示,小米目前共投资超过310家公司,这种“择优合作”的方式,能让小米产品的成本控制做得更为极致,但另一个问题也需要解答,那就是“低价”是否等于“廉价”?
去年,雷军曾在亚布力论坛上发出灵魂三问:为何大众普遍认为小米产品都是中低端?认为小米产品都是代工的、贴牌的?认为小米没技术?
以“高性价比”崛起的小米,也在消费中心中留下了同样的印象,短期内,哪怕小米推出了单价更高的手机,也很难改变这个印象。
我们来看小米过去五年的营收数据,目前,其业务类型包括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和互联网服务,其中,手机业务在营收中贡献度一直在60%以上。
但从毛利率贡献占比来看,小米手机的毛利率是几项业务中最低的。尽管在全球著名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手机市场Q2排名上,小米已经超越了苹果,成为三星之后全球市场占有率的第二名,但从今年一季报数据来看,小米的ASP(平均销售价格)为每部1042.1元,虽然已经达到了西欧和美国的平均ASP水平,但相比苹果、三星等高端品牌而言,这个数字依然不高。
可见,小米手机目前的定位是“高或低”,只能看相对哪个市场而言,但不能否认的是,其手机业务确实是不怎么赚钱,即便“低价”可以让其保有较强的“流量效应”,但小米1推出至今已有10年时间了,小米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将业务占比最大的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往上提。
无论是基于消费者对小米“低价”的刻板印象,还是基于低端手机对营收毛利率的低贡献度,对资本市场而言, “走价”肯定比“走量”更有稀缺性、抗风险力,这也是小米必须走上“高端化之路”的初衷。
02 从产品力到渠道,小米“高端战略”怎么打?
小米要向“高端化”转型,推出高端机型是第一步,这属于“产品力”的提升;而第二步,则需要渠道的配合,因为对一个高端品牌而言,旗下产品不能只有硬件,而没有软件,对终端消费者而言,门店的布点和服务,都是体现品牌价值的地方。
高端机代表的是整个购买及服务体验,质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而在线下优化门店体验、方便购买,甚至包括销服一体,完成优质的交付,都是高端机的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小米的“产品力”。去年一年间,小米接连推出了小米10、小米10 pro和小米11系列机型,产品价格也从3000多元,跃升至6000多元,无论从消费者还是投资者的角度看,小米在去年,确实站上了高端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