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人的521,以公益名义+1出发
企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已经成为大型企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力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其中以行业头部力量最为突出。作为领跑行业的零售服务商,苏宁30年来始终定位于“社会的苏宁”,在近日不仅迅速支援云南、青海地震灾区,第一时间为捐赠生活物资送抵当地,用于灾区救援和群众安置。同时,在其集团内部发起“阳光1+1”公益志愿者行动,率领全体苏宁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5月21日,苏宁公益宣布成立员工公益社团,并且以 “急救社”为率先试点,后续将会拓展环保、助学助农、助老帮扶等不同形式的社团组织。
据苏宁公益相关人员介绍:“苏宁公益社团是苏宁公益平台化发展的关键一步,也为参与型公益探索了更大的空间。此次率先成立“急救社”就是聚焦社会与员工最关注的健康热点打造的“选修课”,联合省、市红十字会,帮助员工率先掌握急救技能、急救员资质,提供自我提升和公益输出的双重机会。在组织化的公益行为下,苏宁员工的公益行为有了更多可能性。”据了解,在首批报名苏宁急救社的员工中,就有中国红十字会会员、持救护员证、江苏省优秀应急志愿者,不仅自身掌握基本急救技能,还已经累计培训人次4000+。
(苏宁公益社团招募截图)
“阳光1+1”15年,新内涵带来新答案
自1990年成立以来,苏宁不仅立足零售行业为消费者带来好服务,更承担起“社会化企业”的责任,早在发展历程的第一个十年,苏宁就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的倡导下,积极捐款捐物、资学助教,在苏宁人心中种下了公益的种子。进入连锁时代后,苏宁发起“阳光1+1”公益志愿者行动,逐渐形成社会企业员工利益共享,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公益形式。
面向第四个十年,苏宁发布了“乡村振兴521计划”,定下产业致富、携手共进,助力实现“村强、民富、产业旺”的目标。
(苏宁公益乡村振兴521计划发布)
据悉,30年来苏宁在公益慈善领域累计直接捐赠资金与物资价值超23亿元,扶贫专项投入超8.5亿元。其中,苏宁“阳光1+1”公益品牌已连续实施15年,吸引了志愿者参与人次超百万。
在丰富的经验积累下,“阳光1+1”也丰富内涵,以社会化、开放式的公益社团行为,通过开放化、多元化的公益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使行业与公众看到苏宁的公益答案。
以新成立的“急救队”为例。有数据统计,每年中国有大约200万人死于心脏病,有200万人死于脑卒中,这其中有50多万人死于心脏骤停,这更就凸显了全民AED急救培训+心肺复苏培训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希望用不上,但是我们一直都在”的宗旨,苏宁公益将急救技能更加体系化,让更多苏宁人掌握急救知识、技能,能在关键时刻为家人、陌生人提供帮助。而作为拥有30万人的大型企业,苏宁“急救队”机制的搭建无疑会为中国急救体系做好良好的示范。
探索参与型公益,苏宁挖掘可持续价值
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反应型和战略型两类。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更重视解决问题,例如震后捐赠救灾、损害环境后的修复;战略型社会责任则寻找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后者的公益不是为了某个事件,不是从自身、从合作伙伴等利益攸关角度出发,而是从社会整体价值、企业与社会核心共处共同繁荣的思维出发。因此,这样的公益更有价值,更加持续长久。
正如张近东所说,“公益,既是苏宁回馈社会的方式,更是苏宁持续壮大的动力源泉!”将公益作为内在驱动力,带领全员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以业务发展服务社会,以使命担当回报社会,在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为社会各界的公益创新提供了新的通道和新的思路。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此次苏宁公益社团的成立,就是为内部员工搭建了公益的参与平台。结合当下急救、环保等热点,员工从消息获取到亲身参与,也会形成与企业公益的最优联动。
这样的资源链接背后是苏宁30年的经验积累。事实上,将公司的战略布局,与行业发展以及公益相结合,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30年来,苏宁始终结合业务特长和资源优势,对内对外同时兼顾,将公益融入企业发展,依托企业发展带动公益实践,形成两者的良性循环。
(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
这一组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乡村振兴方面,苏宁充分利用零售云、拼购等线上线下布局,全力推进“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捐资扶贫”,目前全渠道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超140亿元;教育公益方面,苏宁通过“梦想中心”和“梦想大篷车”项目,深入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为孩子们点亮梦想;互联网公益方面,苏宁依托苏宁公益平台优势,与专业的慈善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品牌商、以及社会各界爱心网友及伙伴广泛深入合作……